序言
在朋友的鼓动下,我终于决定开设这个栏目。其实,想法很早就有,但一直没有付诸行动。因为考虑到自己不是学英语专业的,理论完全空白,也缺乏系统性,并且现在还在探索中,开这样一个栏目无异于班门弄斧,贻笑大方。如果出了什么错,误导了其他的家长和孩子,更是罪过。而且,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进行才合适,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所以,虽然答应了朋友,却迟迟不能实施这个项目。
今天送贝贝去上美术兴趣班,跟一些家长聊起对孩子的辅导情况,忽然来了灵感:贝贝学英语的过程确实挺有趣的,为什么不能写成情景小故事呢?这种形式应该能够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活泼富有情趣,容易被人接受。而且这样也能为贝贝留下一份珍贵的纪念。这么一想,困扰我很久的事情就豁然开朗。
我说过了,我不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因此不可能系统地介绍英语教学法,长篇大论的文章更是超出我的能力,所以,千万别指望我能为大家提供多少理论上的支撑。当然,也请大家原谅我的浅薄和不自量力,我以语文教师的身份涉足英语教学法的领域,已经非常勇敢了。
有必要说明的是,我的英语基础非常好,所以在少儿英语教育这个领域还能够做些探索。我的本职工作很繁忙,本来是没有精力在这方面做研究的。但是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我要操心的可就不止吃喝拉撒睡,穿衣戴帽,洗脸刷牙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我不得不为她的学习操心了。贝贝所上的幼儿园号称双语幼儿园,中班就开始教授英语。我对幼儿园过早进行外语教学很不以为然。母语还没学全呢,学什么外语?但是这个幼儿园很狡猾,它把本该属于兴趣班的课排在了正课里,按兴趣班收费,却按正常的学时授课。你总不能让孩子一大早地或者午觉睡醒站在教室的门外,走廊里,等英语课结束了再进教室上别的课吧?所以不管你愿不愿意上英语课,你都得交费,都得上。你既然学了这门课,回家来,家长怎么能不辅导孩子?哪个家长不担心孩子这一天的课会白学了啊?
在为孩子选择教辅材料方面,我颇费了些工夫。最后选定了“每天五分钟”系列的英语学科单词、语法各一本。总体感觉这套书在内容上安排恰当,能跟小学三年级的教材(到小学三年级才开设英语课)接轨,难易度适中,还有日常练习和复习题。我用这套书辅导贝贝,一天单词,一天语法。贝贝学得不累,练习也喜欢做,能够轻松地接受所学的单词和语法。一学期下来,贝贝的口语水平提升很快,远远超过班上同龄的小朋友。这个阶段,我没有教她书写和拼读,我以为孩子的年龄太小,书写和拼读对她来说难度太大了。我对教学的效果很满意。可惜由于工作太紧张了,后来不得不停下来。这一停就是半年。等到我空闲下来了,重新开始辅导她,却发现她已经把学过的内容忘得精光了。我一向是以她超强的记忆力而自豪的,结果却大出我的意料。我又惊又气,只好重打锣鼓重开张。眼看着她一步一步走上正轨了,我又因工作压力大不得不停下来,这一停又是半年。贝贝的英语学习可想而知,又回到白纸一张。即便是她在幼儿园学的那些单词,也只是停留在口语记忆上,从她的课本上把这些单词搬个家,写到纸上,或者出现在别的书上,她就一个单词也不认识了。连最简单的pig、egg、it、is,都不认识。我以为是她太不用功了,有一天实在气愤不过,将她痛打了一顿,心虚气冷地发誓说再也不对她抱任何希望了。贝贝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这难道都是她的错吗?
晚上,我坐在她的床边,抚摸着她熟睡的小脸,百思不得其解:我的女儿绝不是个笨孩子,她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确实很强,她的英语口语已经有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水平,可是为什么,她就是记不住那些单词呢?我们小时候学的单词到现在都还记得牢牢的,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一晚,我仔细回想当年我的老师教学的情景,再对照现在流行的教学法,终于醍醐灌顶:从前的教学重在书面表达,强调“写”,现在的教学重在口语交际,强调“说”。可是“说”得再好,再流利,不会认,不会“写”,又有什么用呢?最多也就是个“英国文盲”!!!
明白了这一点,我对贝贝的辅教方式彻底改变,决定把“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结合起来。
通过实践,我发现,如果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教孩子英语的书写也是不合适的。直接的弊端就是会使孩子将英语字母的书写规则与汉语拼音的书写规则混淆,为日后学写拼音制造困难。所以,我认为幼儿园开设英语课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如果确实想让孩子在英语这门学科上早点起步,那么一定要在孩子完全掌握了拼音字母的书写规则之后再进行。有一种理论说学习外语要先把母语忘掉,我认为这是谬论。因为各种语言之间存在着相通之处,不能完全割裂开来。而以母语为基础去学习外语,却有可能事半功倍,尤其是对低龄儿童的英语教育,更应当以母语为抓手,才能帮助孩子更容易地理解和运用外语。
在《圣经》的《创世纪》第11章里记录了一个“巴别塔”的故事。据说当时的人类说着共同的语言,因此能够顺畅地交流,齐心协力。他们决心要造一座直通天堂的高塔,这塔越造越高,高到足以让上帝心惊。上帝于是变乱了人类的语言,使他们说不同的话,结果人们无法沟通,开始互相猜疑,终于分道扬镳,不再造塔。“巴别塔”由此得名,“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这个故事本意是要突出上帝的神圣及无与伦比的威力,批判人类的狂妄自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似乎此故事暗示或者表明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可能说着同一种语言,在经过若干次大规模的迁徙之后,才逐渐分化演变,由种族语而民族语,再分化成各种地域方言,在国家出现之后,又确立了国民统一使用的国家语言。确实,各种语言中的一些基本词汇的发音存在着相似甚至相同的情况。如妈妈、爸爸、宝贝这样亲密的称呼,在各族语言中的发音就非常相似。
所以,母语绝对不是学习外语的障碍,恰恰是学习外语的基础和抓手。我对贝贝的辅教能够成功的原因就是,我始终将母语与英语结合起来讲解,让孩子了解两者的异同点,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本书中所涉及的情景小故事均是我和贝贝的教学实录,我所使用的方法均属个人机智,没有借鉴任何的参考书。而实际上,我一直认为每位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自己家的生活实际,即兴创造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学方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因为,教无定法。就像一位伟人说的,不管白猫黑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
.
.